2015年6月,上海市教委启动实施上海市“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系列活动,确定武术、棋类、射艺、舞龙舞狮、龙舟、毽球等作为首批推广项目,80所大、中、小学成为本市“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首批试点学校。两年多来,申城“玩”传统体育的学生越来越多,项目水平越来越高。传统体育正以独特的魅力,成为上海校园靓丽的运动风景线。
武术也能玩出艺术范
日前,由上海市教委主办的2017年上海市学生武术秀比赛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不同于只进行招式展示的传统武术表演,此次武术秀是在竞技武术、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武术的文化属性和技击属性,融合舞台艺术、文学作品等素材,以舞台表演为主体的一种新型竞赛形式。
比赛中,各支代表队大胆发挥创意,在节目中融合了武术套路与音乐、文学素材,呈现了武术与表演艺术,将武术玩出了艺术范:上海大学表演的《太极拳之啼声初试》,讲述了陈王廷穷毕生所学,创编出虚实转换、刚柔相济的太极拳,成为一个名动天下的太极宗师的故事;奉贤教育学院附属小学表演的《薪火相传》,以教师向学生传授太极功夫为主线,象征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上海海事大学表演的《勿忘初心》讲述了时下热点的碰瓷现象,用武术的形式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上海中医药大学表演的《月光宝盒》以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片段为背景,用武术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悟空与紫霞仙子的经典故事。
武术项目练习比较枯燥,如何让学生对武术产生兴趣?“武术秀”或许能提供另一种武术普及路径。作为武术艺术化的一种创新,“武术秀”表演既要求有武术功底,又能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高校正成为传统体育播种者
作为耳熟能详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近年来在上海中小学中推广火热,其背后离不开上海高校专业力量的支持。
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武术分会的主席单位,近年来在校园武术推广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工作。自2015年起,上海中医药大学进行了上海市大学生武术联赛(积分制)的改革。武术联赛由武术套路比赛、武术拳操比赛、功夫扇比赛、武术秀,武术文化展示组成,通过竞技和展演的形式展示武术文化魅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学校还与周边中小学合作,采用表演、交流、服务等活动形式,将上海中医药大学具有中医特色的武术艺术带入中小学,培养提高中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探索武术后备人才的成才路径。
早在2013年教育部成立全国学校武术联盟以来,上海即作为全国武术教改的试验田先行先试。2014年,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开始与申城10余所中小学联动,结合中国武术千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近代以来的武术教育实践,开展了“一校一拳”教改探索。
“学武术、做中国人”,是上海学校武术教育的目标定位。由于武术不是简单的身体运动,其中蕴含着中国人对于身体的独特理解,追求身心和谐状态。因此,上体武术学院在传播教授的过程中,注重将习武过程打造成中国人文化价值观的浸润过程。如武术一招一式讲究动作规范,就是教学生明白社会是充满规范的,要做一个懂规矩的人;武术锻炼强调拳不离手,有益于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高校的帮助下,上海不少中小学都在武术套路学习上有了突破,形成了各自的品牌。如宝山区高境四中的太极拳、浦东新区观澜小学的华拳、华东师大二附中初级中学的形意拳、上海市建设初级中学的少林拳、开鲁新村第一小学的“手搏”等。
体育让传统文化成时尚
背诵过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那句“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上海学子,如今正在被真实的弯弓射艺吸引着。随着“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射艺(传统射箭)作为发展项目。而射艺中“汉服+弓箭”的搭配,以及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正成为学校里的新时尚。
射艺,由历代儒家学说推崇的六艺的“射”发展而来。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贤们就不再单纯把弓箭作为狩猎、打仗的武器,而是看作文明教化的器械。传统射艺在形式上为竞技,内核却是精神道德的培养与文化礼仪的修习。目前,上海已经有二十多所学校开设了射艺课程,其中包括复旦、华政、东华等高校。
传统射箭深厚的人文底蕴正在重新被越来越多师生理解和重视。射艺首先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射箭运动对上肢力量非常讲究,下肢以及呼吸也能得到锻炼。在一些高校的射艺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射箭的同时学习“射礼”,如射箭前应朝主宾行礼、对靶行礼、对对手行礼及射箭后再对靶行礼等,显示出一种对他人和外物的尊重。可见,射艺对学生修养品德情操、倡导君子礼仪、追求体态与心志正直,无疑是一种创新载体。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11月30日,“互联网+中华文明”上海市中小学文物传播项目暨普陀... [详情]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