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创建于1944年,原名私立澄志中学,2000年原枫泾高级中学、枫围中学、枫泾成校三校合并成现在的学校,2002年迁入新址。2007年1月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办学,更名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2009年12月被授予金山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目前学校占地面积96亩,建筑面积22630平方米,学校连续六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16年12月参加了市特色普通高中的评审。
枫泾中学把审美素养培育作为办学特色,努力打造“美善相谐、美真互融”的学校文化。学校认为,审美素养培育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借美育人、创美育人、化美育人的审美途径,使每一位学生能够遵循美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追求,让学生的多元智慧、情感智能、兴趣爱好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拥有绘画技能、懂得审美、人格完善、勇于创新的人。
学校深入挖掘艺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努力把审美精神融合到其他学科当中。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发现、鉴赏与审美、想象与创意、创作与表现、文化理解这五方面能力着手,让学生努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并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在“艺术让人成为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审美素养培育已经内化为学校文化,融合在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学校管理、资源利用等方面,促成了学校艺科文一体、真善美相融;学校办学水平有了提升,师生有了全方位的发展。
实施特色教育,需要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追求成就,敢于探索,潜心在德、情、能诸方面“谋划和实现生命可能性”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重视队伍建设,在培训内容上,把自编的《美学基础》、《青少年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途径研究》等作为校本培训教材,普及了美学基础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实施美育的基本规律和策略。在培训方法上,既组织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才艺活动,更注重反思美育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中的作用。组织教学案例评选,推行听课评课活动,落实双向选择的师徒带教等做法。在培训管理上,注重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开展了“学科工作室、教育能手、教坛新秀”的评选,先后成立“顾世雄美术教育工作室”、“陆以锋科技教育工作室”、“甘兴云数学学科工作室”、“申淑敏德育工作室”、“程十发国画班”,“四室一班”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学校重视特色资源的利用。设立由教授领衔的“审美教育研究工作室”,并引入上海市美学学会的专家,指导美育的理论与实践。学生到大学开办画展,面对面地与华师大教师和优秀学子进行艺术交流。形成了由“教坛新秀—教育能手—工作室导师—外聘专家”组成的教育教学骨干引领团队与校本师资自培模式。学校聘请农民画传承人曹秀文为学校的校外专家。学校还扩大校际沟通,与新加坡培华中学签订合作交流的意向,与大连十五中、郑州106中学、杭七中等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还与市内外兄弟学校定期开展相关的交流合作。此外,学校还开辟了皖南的西递、宏村以及江西的婺源、龙虎山等写生基地。在接受各方大力支持的同时,学校也积极地反哺社会、服务社会,扎实推进美术教育幼、小、初、高一体衔接,努力推动枫泾地区学校美术特色联动发展,学校的“艺术教育体验中心”也向社区开放。学生们走进社区宣传审美知识,并通过自己的画笔美化社区家园。
学校立足于审美课程的开发。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在美学的视野下,遵循审美化原则,发展学生的课程审美能力,将学生的课程审美需要转化为课程审美理想,更好地达到课程育人目标。通过对“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进行全面整体构架,形成了“人人会绘画”、“个个懂欣赏”、“处处有创新”的课程体系,美术组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
学校先后获得中国美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毽球运动示范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学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红十字示范学校、上海市创造发明重点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美术特色学校等称号。
随着学校办学特色的深入,学校工作有了全方位的发展,社会声誉也越来越好。“审美的人、理性的人、善良的人”成为烙印在枫中学子身上的优秀品质。从美术到美育,审美文化已经成为全体师生发现生活、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学校已经向中央美院、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各类高校输送了2000多位专业人才。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