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食品科技学校始建于1985年,坐落于浦江南岸、文化底蕴深厚的金山区朱泾镇,隶属于金山区教育局,是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160多人,是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百所重点建设中职校、上海市中职系统行为规范示范校和上海市花园单位。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兴校、创新活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融本科、高职、中专、职高为一体,升学与就业并举,职前与职后联动发展的多层次、多规格、多元化的办学体系,以“明志修德,自强不息”为校训,坚持内涵提升、产教融合、培育工匠精神,努力培养符合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卓越全球城市需要的高素质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
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和改革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食品和汽车机械两大专业群。其中,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为上海市重点专业、上海市精品特色专业、上海市品牌专业。学校还拥有食品生物工艺(加工与工艺)、食品生物工艺(营养与检测)、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近三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改革试点,持续打造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立交桥:2015年与上海中侨学院联合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中高职贯通试点专业,2016年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设(3+2)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中高职贯通试点专业,2017年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3+4)中本贯通试点专业。
学校建有上海市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三星级)开放实训中心,是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认定的食品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也是上海市职业技能第54鉴定站所,具备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等级的职业能力鉴定资格。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中侨学院、上海工会干部管理学院等五所等高校的食品专业的学生都在我校参加了食品技能培训,并取得食品类高级检验工证书。
学校建有学生素养养成中心、七彩阳光小筑心理健康中心,开展了“三度温馨德育”管理模式探索,开设了无人机、金山农民画等拓展课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经历,点燃学生的青春与活力,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幸福,感受到成才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在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文明风采竞赛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对接国际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开展双证融通、现代学徒制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学校充分学习发达国家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经验,与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等职业学院建立了交流合作,先后有12名教师参加了中德、中澳合作开展的师资培训,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引进了德国的行动导向法课程及澳大利亚TAFE课程,借鉴吸收国外的优质资源。
学校不仅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还与金山工业园区、廊下现代农业园区、光明食品、联合利华、亨氏食品、东方航空、上海汽车、米其林轮胎等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学校成立的食品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服务于区域内中小微企业,为他们解决技术瓶颈和新产品的研发。不仅如此,学校积极参与沪遵职教联盟、沪喀职教联盟,帮助援建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职校、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二职校。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8%以上,升学率始终保持95%以上,赢得了社会、企业及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升学班有300多名同学考入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商学院等高校;就业班毕业生遍布于光明食品、东方航空、上海汽车、百事可乐、米其林、联合利华等知名企业。近三年来,学校在全市中职生源持续下降的形势下,实现了招生人数的逆势增长,2017年招生实际报到人数达532人。
未来,学校将紧密围绕食品与智能制造两个专业群,搭建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和普职融通三座人才成长立交桥,建立集“教学、生产、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教学科研基地、高技能型人才培育和长三角师资培训基地、学生素养养成基地、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和职业体验基地,把学校建设成为服务取向明确、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上乘、校企深度融合、职前职后联动,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同类学校中有辐射和影响力的中职特色学校。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