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19名同济一附中学生从校长阮为手中接过了一本特殊的结业证书,标志着同济一附中首期“互联网+文化传媒创意实验室”课程正式落幕。经过了7次的教学,数位传媒行业专家的指点,这些学生在触摸传媒的过程中了解到行业的运作情况,更了解到了传媒背后那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一颗颗传媒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种下,静待萌芽。
透过实验室看世界
“互联网+文化传媒创意实验室”,是同济一附中建设的人文类创新实验室。为了让实验室给学生们提供更前沿、更专业的传媒内容。同济一附中与新民传媒合作,由后者度身定制了集开放性、前瞻性、专业性、探究性、实践性以于一体的“互联网+传媒”课程。
“让学生们多看看世界”是同济一附中校长阮为的心愿:“现在的课堂上,教授传统经典内容比较多,相比之下,当今世界的一些前沿内容无法在教材中体现,这就需要学校增加这方面课程,帮助学生触摸世界。”
通过实验室的学习,同济一附中的高一及高二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互联网背景下,传媒及相关领域的的基本理论,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初步的媒体传播实践,包括完成新闻报道、版面编辑、新媒体互动传播等任务。实验室充分依托了新民晚报社的社会资源优势,集合国内文化传媒创意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培养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创新精神打开若干种可能性,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开拓眼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与此同时,从职业体验的角度出发,该课程也能让高一及高二学生体验传媒职场生活,为以后步入职场提前做准备。学生通过7次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大体上对媒体行业有个初步了解,初步学会媒体采编实践完成新闻报道、版面编辑、新媒体实践等任务。
课程紧扣传媒各环节
在首期课程中,本实验室课程设计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涉及新闻学、传播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基础艺术理论、创意产业基础理论等人文科学,把这些人文科学置于互联网背景下,与之产生交叉,并聚焦其实践性及其社会意义。
首期课程包括传媒学概述、新闻的采集及写作、采访实践、新闻编辑及编辑实践、新闻摄影及摄影实践、新媒体的理论及运用、新媒体实践等。
以“新媒体的理论及运用”课为例,授课教师以理论学习+小组讨论作为方式,首先讲授新媒体概念,新媒体的构成要素(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传播方式的改变及创新性,新媒体的类型,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等内容,然后以新媒体出现带来改变的案例为由头,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进行分组讨论。
而在“新闻编辑及编辑实践”课上,授课教师会讲授新闻编辑的前期策划,追踪及引导新闻采访,编前会和编辑的中后期策划,稿件修改及标题制作等理论知识,学生们则进行一组版面编辑实践,在动手中体会行业的实际运作。
未来要让学生走出去
首期创新实验室课程中,没有走出校园真正接触传媒企业,或许是令学生感到“不解渴”的地方。对此阮为表示,新一期课程将更加突出实践性,要多带学生走出去。
阮为说,“走出去”既包括让学生走进媒体单位,实地感受新闻记者、编辑等采编人员的工作情况,也有带学生参观报纸排版、印刷厂等报纸生产环节,更需要拓展学生的交际面,带领他们走进学校周边的知名企业,实地采访企业负责人。
对于“互联网+文化传媒创意实验室”未来的建设,阮为的想法很多。他表示,实验室既要提供动手实践,又要紧跟现实发展,学校将进一步邀请互联网大咖进入课堂,逐步开设“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游戏”、“互联网+购物”等课程,让学生在校园就能感受到当下最流行的互联网高科技,以及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学生通过这种体验,最终能影响自己未来大学专业发展的选择。
(文+摄/袁征)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