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之前大概没人会预料到。”今年大热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出题人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方笑一说,“传统文化很热,但我们的这个项目并不是在现在来推出的,早在2014年它就已经立项,非常具有前瞻性,在中小学教育的推进方面走在前面。上海关于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国诗词大会》几个比较引人注目的选手都出自上海,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巧合,这说明上海在这方面一直做得相当好。”
春风初生,春意初盛。
恰是农历春分时节,茶树在风中初绽新芽,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室内,一场融少儿茶艺、书法、古诗词诵读和民族风扇子舞于一体的《小茶叶之旅》表演,拉开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的上海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发布会暨论坛的帷幕.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周飞、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江伟鸣、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和党总支书记于兰英、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常务副主任唐洪平、华东师大出版社副社长张俊玲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此次活动。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在会上致辞
发布会上,与会领导向区县和学校代表赠送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项目成果丛书,有《和·合》《明·德》《文·道》《美·健》《知·用》一套五本。
于漪老师说:“学生成长的生命之魂是德性和知性,需要滴灌,需要浸润,需要熏陶。”现场进行诗书画艺表演的二师附小的学生,有礼有节,有板有眼,这正是上海市教委十多年来坚持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不仅是这一项目,由市教委教研室主导的一系列传统文化教育项目带来的成熟果实,早已经在上海各阶段学生中飘香。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在会上作点评
诗文教育,教材丰富阅读体验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早在200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就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度强化文言诗文的学习,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
市教委教研室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十多年来一直把关上海中小学课程建设。目前全市中小学生使用的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所占比例均符合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材专门设置“唐诗精华(上)(下)”和“宋词集萃(上)(下)”“散曲小唱”五个单元,另在四个年级的八册教材中均安排了“每周一诗”,还有散见于各个主题单元中的古诗词。高中语文教材每一册中都有单列的古诗文单元。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入了大量经典文言文。2005年至今,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语文学科聚焦古诗文阅读教学,开展了多次主题教研活动,比如“提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文言诗文学习策略的指导”、“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确定”等。
各区的教育部门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从2012年起,长宁区教育学院成立了“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研究室,参加试点的学校相应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中华经典诵读”行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各校“中华经典诵读”方案,确保了诵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奉贤区则着力于主题教研的设计,积极倡导“真味、深味、文味、情味、趣味”的“三最五味”语文;静安区时代中学沈小媛老师总结出古诗词“吟诵教学六步法”、“简单教经典”、“经典读写做三位一体教学法,引导孩子将经典诵读、写作与做人紧密结合”,并力求将“有趣”“有情”“有品”“有思”贯穿教学始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打开未来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说,“如今中小学生的身上有着传统观念、现代观念和后现代意识的结合,脑海中并存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道德价值体系。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生活态度、行为习惯等都呈现出新的特征,渴望快速走向成熟却又没有真正成熟,竞争意识强、叛逆心理重、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一旦压力和冲突超出其内心承受力时,就极易引起心理失衡,这就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项目成果丛书:《和·合》《明·德》《文·道》《美·健》《知·用》一套五本
学科德育,“两纲”推动文化认同
2005年,上海颁布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创造性抓住了“学科德育”这一关键,艺术性地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理念。
“两纲”是站在时代制高点上,抓住当代复杂背景下育人的根本大计。“两纲”提出之时,正值上海“二期课改”推进关键期,两者的坐标和维度不谋而合。市教委教研室根据各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分学段将“两纲”教育内容课程化,覆盖了21门学科54个学段。学生书里书外学做人,学校课上课下抓素质。
近些年,沪上中小学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如,嘉定区徐行小学的“黄草编织”、浦东张江高科实验小学的“中草药探究”、浦东新区昌邑小学的“走近青铜器”、杨浦区中原路小学的“儿童扎染”、金山区廊下中学的“节气与气象”、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解密广富林”、徐汇区园南中学的“纺织达人——黄道婆”、黄浦区尚文中学的“民族之光”、上海市建平实验初中的“诗海拾贝”、大同中学的“说名道姓”、奉贤中学的“篆刻艺术”、宜川中学的“中华书院”等等。
随着“两纲”的推进,上海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走向社会大课堂,一种校内外互动、全社会参与的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如今,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校外营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共同组成了一个个最生动最贴近的“素质课堂”,给予学生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
▲二师附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展示:《小茶叶之旅》
教学研究,多学科共行传统路
在已经开展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教育实践基础上,2014年,上海继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推出了《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实践》项目,以中小学政治、语文、艺术、体育与健身等四门学科为先行学科,各学科按照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这三大模块对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类,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结构化呈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同时,结合已开展的全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展评活动,该项目对上海市中小学校本课程进行了全面梳理,提炼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路径,编制完成了《上海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南》。
今年大热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出题人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方笑一对该项目评价是“它不光是编教材和设置课程,更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确,像武亦姝这样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的学生,在上海并非个例。2002年至今,市教委教研室每年主办“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引导青少年在课余更广泛地阅读古诗文、亲近古诗文,创建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正如谭轶斌所说,上海学生已经手握这把金钥匙,开启自己的未来之门。
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表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教育的大工程,上海一直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这些年来开展了很多教研活动,在充分考虑到各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后,结合各学科自身的特点,构建了富有特色校本教学体系,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中,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